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瑰宝。云南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天然优势和良好基础,同时,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产业,在云南脱贫攻坚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,对促进云南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县有重要意义。
2022年9月,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云南省"十四五”中医药发展规划》,提出到2025年,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,中医药发展政策和体系更加完善,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,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,打造面向西南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,中医药在健康云南省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。
云南省药用资源居全国第一,中药材种植养殖规模、品种、产值居全国前列,是中国进口药材数量最多的省份,2022年中药材相关商品进口量达4万吨、在全国比重约30.23%。近年来,云南省围绕发挥“云南资源、区位优势”接轨国际、打造东南亚“药都”等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云南省中药材进出口贸易的发展。
01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
1.1.中药材资源、药用植物资源均居全国首位
云南是中医药资源大省,素有“植物王国”“动物王国”药材之乡”的美誉,全省有中药材资源种类6559种,药用植物资源6157种,分别占全国的51.4%和55.4%,全国常规种植中药材品种约300种,云南145种,占比48%,其中规模以上种植品种约30种,占10%;全国大宗药材品种40种,云南10种,占25%;民族药资源有2000多种,有574个品种药进入中国药典,居全国之首。
全省中药材种植品种有三七、天麻、滇重楼、灯盏花、石斛、云木香、云当归、白及、滇黄精、云茯苓等50余个,养殖品种主要有美洲大蠊、水蛭。
在中药材种业领域,云南省建立了省级药用植物滇西北中药材种质资源圃、南药种质资源圃、三七种质资源围等多个种质资源圃,收集不同中药材种质材料上万份,有效提升了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水平。选育登记11种云药品种100余个,审定中药材良种5个,建成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03个。
1.2.种植区域:昆明、曲靖、玉溪、楚雄、红河、文山
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以产业链为主线,以昆明、曲靖、玉溪、楚雄、红河、文山等产业园区为依托,在滇中、滇南、滇东南、滇西北、滇东北等适宜种植区,发展道地优势大宗药材;在保山、红河、文山、普洱、西双版纳、德宏、临沧等地,发展南药种植。云南省还在中药材种植、养殖主产区,布局30个重点县市区,配套建设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基地。
1.2.1.道地药材细分片区划分
云南中药材道地性强。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,产地适宜,品种优良,疗效突出,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。云南道地药材主要有三七、天麻、当归、云木香、灯盏花、黄连、葛根、茯苓、石斛、生姜、砂仁、滇龙胆、草果等。
云南省16个州(市)都有种植中药材,各县市区均有不同品种、不同规模种植。目前,已有60个云药之乡、30余种道地药材、4个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(养殖)基地、16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物质、23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。根据气候特点和地理纬度,把云南省的道地药材划分成六个片区: